中乙梯队什么水平最好
大家好,感谢您关注本站,今天为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中乙梯队什么水平最好的文章,同时会讲解的知识,欢迎阅读!
本文目录
中乙梯队,作为中国足球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无数足球爱好者的梦想与希望。在中乙梯队逐渐崭露头角,成为足球运动发展的基石与未来之星的摇篮。本文将从中乙梯队的现状、优势以及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足球事业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一、中乙梯队的现状
1. 俱乐部数量与地域分布
截至目前,中乙联赛共有48支俱乐部参赛,覆盖全国20多个省市。其中,南方地区俱乐部数量较多,北方地区相对较少。这反映出我国足球运动在地域发展上的不均衡。
2. 球员水平与竞技实力
中乙联赛的球员水平参差不齐,既有具备一定实力的年轻球员,也有从其他联赛降级的球员。整体来看,中乙球员的竞技实力相对较弱,但近年来逐渐呈现出上升趋势。
3. 球队管理与运营
中乙俱乐部在球队管理、运营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部分俱乐部资金实力雄厚,具备一定的品牌影响力;而部分俱乐部则面临着资金、人才、设施等方面的困境。
二、中乙梯队的优势
1. 基础设施完善
近年来,我国足球运动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果,为中乙梯队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众多俱乐部拥有专业的训练场地、设施和器材,为球员的成长创造了有利条件。
2. 球员选拔与培养体系
中乙梯队拥有一套较为完善的球员选拔与培养体系。通过青少年足球培训、业余足球赛事等途径,选拔出具有潜力的年轻球员,为其提供专业训练和比赛机会。
3. 赛事体系丰富
中乙联赛设有常规赛、季后赛等环节,为球员提供丰富的比赛机会。中乙梯队还积极参加全国性青少年足球赛事,与国内外高水平球队交流学习。
三、中乙梯队的发展前景
1. 政策支持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足球事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中乙梯队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如《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明确提出,要加大对青少年足球事业的投入,提高足球运动普及程度。
2. 市场需求
随着足球运动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家长和青少年投身于足球运动。中乙梯队作为足球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市场需求日益旺盛。
3. 球员成长空间
中乙梯队为年轻球员提供了广阔的成长空间。通过参加中乙联赛,球员可以积累比赛经验,提高竞技水平,为进入更高水平的联赛打下坚实基础。
中乙梯队作为我国足球运动发展的基石与未来之星的摇篮,在政策支持、市场需求和球员成长空间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面对未来发展,中乙梯队应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球员选拔与培养体系,为我国足球事业贡献更多力量。相信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中乙梯队必将为我国足球事业的崛起注入新的活力。
青岛中能为什么会「四年从中超到中乙」
我的回答内容引自虎扑体育论坛,感谢原作者在论坛的分析。其实这些问题很早就显现了,只是成绩掩盖了问题。当成绩不佳找原因的时候,所有问题就被放大了,细细看来就是这些问题导致了从中超到中乙。
投入为零,卖血求生用错方式方法
近年来,中能队屡屡的卖血求生很大程度上一个原因是背后财团中能集团的盈利能力不断下降。近年来在于传统实业上,很多企业举步维艰,而中能集团的主营项目一直是电缆制造,但该行业的利润正在不断降低。这几年来,中能屡屡将目光投向了其他行业领域,步入21世纪后,中能集团就开始慢慢进行战略部署上的调整,涉足于一些全新的领域,比如火热的房地产领域和新能源领域。而启动其他领域的代价就是需要足够的资金轮转上的支持,而中能队在集团的利益面前不得不忍痛割爱,通过卖球员的方式来减小生存压力。
但是中能队的卖人政策让人费解,要么不卖,要卖只卖核心。谁还记得中能队曾经的神奇四侠呢?曲波,姜宁,刘健,郑龙,“波宁健龙”是岛城球迷给他们的爱称,同时也是中能球迷心中永远的痛,因为他们早已离开青岛中能,追逐更高的目标。“小庙难留大佛”,球迷们总是这样安慰自己,但他们比谁都清楚,这些人原本可以为青岛贡献更多。
然而,可耻的不是中能卖人,而是中能已经无人可卖!究其原因,是因为中能管理层在这条路上被利益蒙蔽双眼,心急火燎,只要价钱合适就能仓皇出手。2013年中能队郑龙加盟恒大就是很好的例子,在郑龙是核心的情况下,替代者马磊磊和王秀福,培养的结果却是难堪大用。然而,这样被动的局面下,中能并没有打消兜售郑龙的念头,反而爽快的将他卖给恒大,最终导致了球队降入中甲。然而,这次的教训依旧没有惊醒中能队,刘健和邹正的离去使得本就脆弱不堪的中能阵容雪上加霜,本赛季刘震理和宋龙的离开,只不过是长此以往卖血造血不平衡状况下,压死中能队的最后一根稻草。
抛开所有问题不谈,导致中能自由落体的最直接原因,还是球队自身实力不足。曾经引以为豪的青训体系也已经多年没有涌现出优质新人。受困于财力和驻地问题,中能虽然有完善的梯队系统,但始终无力组建青训基地,导致诸多低年龄段梯队处于“散养”状态,无法保证训练质量;再加上基层教练员待遇低下且业务水平良莠不齐,更无法保证其参与青训工作的热情。当最后一滴血洒在岛城,球迷还有对这支球队还能有多少期待呢?
管理混乱,怨妇撒泼众叛亲离
青岛中能队让人失望的不仅是管理层制定的让人啼笑皆非的卖血政策,在管理上的落后和缺乏经验体现在各方各面,出尔反尔,信誉扫地,和各个俱乐部之间关系矛盾重重是中能队管理层给人最深刻、最不堪的印象。
关于中能队管理上负面的新闻层出不穷,我也不一一赘述。我这里也就提一下中能降级后最有名的“刘健案”。
从球员流通上看,我们很容易可以发现,中能和恒大之间的球员输送很密切。2011赛季,姜宁加盟恒大帮助球队登顶成功;2013赛季二次转会期间,核心郑龙的加盟恒大在当时被媒体誉为乔老板舍身为恒大冲击亚冠保驾护航的做法。因为在那个赛季中,恒大是中超唯一进入亚冠八强的队伍,媒体无一例外的将恒大比作为中国足球荣誉和希望的象征。所以郑龙的转会得到了舆论一致的拍手叫好,而乔伟光也很享受这段搭上恒大顺风车的日子,一时间风头无二。但实质上,关于恒大和中能之间的球员流动,并不仅仅是表面上乔伟光为许家印两肋插刀这么简单,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中能集团作为民营企业,政府背景比较贫乏,而乔伟光意图进军房地产行业,势必要同地产界龙头老大恒大打好关系。这也是为什么郑龙在收到当时贵州人和等其他球队更高报价时,毅然决然的选择后来加入争夺的广州恒大队的主要原因。
然而好景不长,在2013赛季降级后,不知悔改的中能队如预期想要把刘健运作到恒大。然而爆出的刘健阴阳合同的事件却把青岛中能推上了风口浪尖。
刘健案的根源其实就是阴阳合同,而阴阳合同当初就是各俱乐部为了应付足协限薪令,恶性争夺甚至限制球员的产物。阴阳合同本是当时足球业界常事,外界虽报道过很多例子,但始终知之甚少。大家都是明面上一套背地里一条,足协关于这事儿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中能毕竟是”中超楷模“,大义在前,需翻脸不认人。
2014年1月3日,恒大官方宣布刘健以自由身加盟。然而,当晚中能队发表声明,坚称刘健和中能的合同到2017年1月1日才到期,恒大签下他违反中国足协转会相关规定,中能俱乐部坚决不同意其转会。刘健本人则表示,自己从未与中能签过任何续约合同。自此,刘健彻底与中能撕破脸面,”阴阳合同“的毒瘤顽疾终于浮现在公众的视野之中。
中能当初和刘健签订的其实就是阴阳合同,一份在中国足协备案,2013年12月31日到期,另一份是俱乐部实际执行的,2014年1月1日到期,两份合同都没有任何续约条款限制。刘健公布的两份合同中,在足协备份的合同中刘健年薪是80万基本工资加20万绩效工资,而另一份合同年薪是260万。
而后足协认定刘健为自由身,但青岛中能依旧屡败屡战,不依不挠,在明知有阴阳合同的情况下,拒死不承认,找出各种理由为自己说理。最终,中国足协已做出最终判罚,罚款40万元,扣除联赛积分7分。而中能依旧一副大义凛然的态度:必须不能接受,必须维权到底。
从结果上看,中能队揭露了中国足球行业的潜规则,变相的推动了中国足球的发展,当记首功。但中能管理层啼笑皆非的处理方式让人无话可说,自己捅出的阴阳合同自己却不承认。这就好比学生在考试途中当着老师面作弊,但却拼死抵赖,实在让人无法理解。更可怕的结果并不是刘健的自由身离去让中能遭受了转会费上的损失,而是中能队得罪了自己苦心运营良好关系的广州恒大队,也得罪了中国足协和其他的俱乐部。自此之后,中能队沦落为众矢之的,球队的境遇越发岌岌可危。
中能管理层的无脑是自上而下的,让我们回顾2013年青岛中能降级的赛季。众所周知,从甲A时代起,青岛颐中(青岛中能前身),天津泰达,上海申花这三支球队的关系就非常好,他们在休赛期经常一起到上海天津青岛组织集训和热身赛,甚至还举办”上青天杯“这样一个小型赛事来切磋球技。
但降级的中能在最后一战中把矛头对准了”好基友“天津泰达,在最后一轮中,中能原本打平就能保级的情况下,0-1不敌中超有名的”铁面判官“北京国安,而在另一场比赛中,亚泰1-0力克辽足。最后青岛中能1分之差,惨遭降级。降级的中能不但没有检讨自身实力问题,反而自认为成了受害者,指责第28轮长春3-1天津的那场比赛是兄弟球队狙击保级对手失败,是一场默契球,甚至乔伟光亲自上京找足协“讨说法”,全然忘了泰达在两场对阵中能的比赛中双双告负,并”贡献“6粒失球,当时就有人评论中能这是“狗急跳墙”的做法。因此,当中能最终降级,并一如既往地出来埋怨足协不作为、辽足踢假球时,舆论不再同情青岛中能,而是直指中能输球输人,自此,中能在其他俱乐部的眼里成为了信誉扫地的典型。
如今,中能受困于疲软的战绩,重返顶级赛场任重道远,与申花泰达的”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的剧情看起来似乎已遥不可及。
迷之换帅,第12人倒戈相向
中能更让人无法接受的是他的主帅选择,这里就必须提到两位关键人物:卡夫季奇和张外龙。
张外龙在中能两次被下课让人难以理解。2011年,张外龙第一次执教中能,月薪也仅有3000美元出头,但张外龙缺争气,带着中能一路冲到中超第六的位置,并且双杀”山东德比“对手鲁能,让常年饱受“欺压”的青岛足球出了一口恶气,张外龙也成为了青岛球迷眼中的神人。因此,当2011赛季结束后,中能和张外龙开启续约谈判后,张外龙要求年薪翻倍、奖金分配权和引援决定权等诸多权力,但这令中能难以接受。在中能,奖金分配权一直被中方教练组把持,而引援则由俱乐部高层负责,主教练只能被动接受。最终,中能放弃与张外龙续约,而韩国人不得不转投大连阿尔滨的帅位。
2012赛季中能深陷保级泥潭,中能不得法只能重新启用神奇主帅张外龙,并给予了韩国人他想要的教练权利,后者也成功帮助中能保级。2013赛季开始阶段,中能高歌猛进,前八场4胜3平1负,中段联赛过后,青岛中能积21分排名第5,仅落后北京国安2分,大有冲击亚冠资格之势头。但好景不长,主教练张外龙与中能管理层的矛盾再次爆发,迂腐的管理者与野心勃勃的教练之间势必有着激烈的冲突,而这样的情绪直接被带入到比赛之中,中能连战连败,8月,中能单方面宣布解约张外龙的职务。球迷一边倒的声讨和指责声中,换帅也无法唤回球队的斗志,最后惨遭降级。值得一提的是,齐鲁德比大战中,鲁能球迷和青岛球迷共喊”张外龙“的情景着实让中能俱乐部感到尴尬
来到中甲的中能作死的本性依然没有改变。如果说2014赛季因为被扣除7分而丧失冲超主动权还情有可原。但2015赛季中途架空卡夫季奇则让人感到绝望。2015赛季中,卡夫季奇执教青岛中能,前10轮比赛,中能队抢得21分,到第17轮1-0战胜同城死敌青岛黄海队后,中能仍位列积分榜次席,冲超形势一片大好,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中能宣布助理教练斯坦季奇成为球队执行教练,原主教练卡夫季奇被降至技术顾问,而中能队如外界”预料“的一般先是一波五轮不胜仅收获2分,此后主场3:2战胜湖南湘涛,但接着又是一波1平5负的六轮不胜……2015赛季战罢,中能交出的战绩是11胜8平11负、积41分排名第七。
当然这样让人匪夷所思的换帅举动引起了中能球迷的不满,而卡夫季奇在接受采访时候的一些话更是让人浮想联翩。斯洛文尼亚媒体询问卡夫季奇中途被架空一事,卡夫季奇表示:“这很难解释,可这就是事实,但我并没有因为这件事与任何人发生冲突。我无法改变什么,这个决定是中能高层做出的。但是,我们最终分手是正确的。拜托,我不能说是什么导致球队变糟糕,因为我得到了报酬。”
这样好似拿了封口费一般欲言又止的样子,使得一时间流言飞起,中能队半程成绩太好导致球队发不出赢球奖金成为了共识,因为在此之前,中能已经多次曝出欠薪丑闻。但球迷们指责的声音也并没有影响到中能俱乐部的决策者们。就这样,一次又一次,中能用自己不明所以的举动驱散着忠诚的球迷。
而在本赛季熟悉的剧情再度上演,前八轮中能4胜1平3负,这个成绩尽管冲超看起来有些难度,但保级应该无忧无虑。但现实又给了青岛中能球迷响亮的耳光,随后的18场比赛中,中能”不可思议“的仅仅获得2场胜利。青岛球迷戏谑道,不敢去回忆当时降级时候乔伟光痛哭流涕拍着胸脯喊杀回中超的情形,因为有点惭愧。而到了如今的生死关头,无助和绝望弥漫在所有中能球员和球迷心中。
总结
很长一段时间内,中能内部流行的一句话就是"球迷懂什么"。球迷确实都不懂,不懂中能为何卖核心,不懂中能为何炒教练,不懂中能为何不倾听球迷意见。但到了现在,正视眼下的中能队,除了橙衣白袍的球迷依旧在天泰之上为中能呐喊助威,不离不弃,曾今的青岛队还剩哪些呢?
青岛球迷并不幸运,他们总是在一次又一次不满之中踏进天泰体育场陪伴球队咽下失利的苦果,
他们也许会幸运,可能下赛季青岛将会有另一支球队代表这座足球城重返中国顶级联赛的赛场。
君为臣纲,君不正,臣投他国。国为民纲,国不正,民起攻之。父为子纲,父不慈,子奔他乡。
从来只见新人笑,有谁怜悯旧人哭?
如今的中甲赛场上,两支青岛队遭遇了冰火两重天的境地。但在青岛德比中,濒临降级的青岛中能队到场的球迷依然不输冲超在望的青岛黄海队球迷。
但当这赛季结束后,青岛球迷的阵营又会是怎样的一副情景呢?
所谓天作孽,犹可生;自作孽,不可活。
对球迷而言,他们愿意去追随一支向死而生的球队,去追随一支成绩不理想仍敢打敢拼的球队。
但让他们去追随一支浑浑噩噩混吃等死的球队,去追随一支不求上进丢失灵魂的球队真的很难。
青岛德比中,很多黄海球迷喊出了“中能降级!中能解散!”的口号,对他们而言,他们也曾经热爱过青岛队,现在依旧热爱着青岛足球。
但哀莫大于心死,球迷的耐心也是有限的。
曾经的青岛球迷用尽全身力气去追随中超不死鸟,
而如今,这只不死鸟需要用尽全身力气飞回球迷的怀抱,
我们也只能祝福
青岛中能队,好运!
内容引自虎扑体育。其实这些问题很早就显现了,只是成绩掩盖了问题。当成绩不佳找原因的时候,所有问题就被放大了,细细看来就是这些问题导致了从中超到中乙。
足球场草坪用什么类型的草
截止2019年12月,国内专业体育场,包括中超、中甲、部分中乙的比赛主场和备用场地,80%俱乐部的专业训练场(包含梯队),80%的省市级体育场的主场地,及半数校园足球场和一些中高质量的大众足球场都使用天然草坪。而半数以上的校园足球场、运动场和大部分大众足球场仍然使用的是人造草皮。
全国人大代表、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教授马晖玲提出建议,希望能够建设更多天然草坪足球场地,让更多人参与到足球运动中,为提升足球运动水平创造条件。马晖玲表示,由天然草坪制成的足球场地,没有人造化学品的挥发和扩散,对环境生态效应、对运动员的身心都更加有益。
而且在运动性能上,高质量天然草坪的运动性能也要高于人造草坪。“这已经是大家的共识,国际足联发布的人造草坪质量评价方法前言中就曾明确说明:人造草坪质量评价建立的基础是以最高质量天然草坪质量为依据的。”
扩展资料:
事实上,限制天然草坪普及的一个重要原因其实是专业养护管理人员的缺乏。“由于目前很多场地的养护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的培训和技术,很多错误的经验和方法导致天然草坪的建造和养护不科学、不合理,与运动的强度和要求不匹配。应该由专业毕业,有运动场草坪专业教育和培训背景的人士进行科学管理和养护,体育部门应与运动草坪专业研究机构合作,组织进行专业场地人员的培训和认证。让专业人做专业事,才能使我国天然草坪场地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资料:中国新闻网-人大代表马晖玲建议建设更多天然草坪足球场地
扼杀金元足球对于中超球队产生了什么影响,接下来应该怎么做
中国足协官宣:中超联赛将扩军至18支球队,中甲扩军至20队,中乙扩军至30队。另外对于俱乐部的梯队数量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2023年要求中超俱乐部的精英梯队数增加到9级,中甲是7级。要求是3-5级,那就意味着2023至少要翻倍。
足协可能是想着限薪了,俱乐部压力就小了,更多投资人会介入足球,然后两年时间内中超扩军,国足就是亚洲一流了。嗯,这个逻辑很足协,很会画大饼,揠苗助长,自以为没有毛病。足协每年都有目标和规划,分好几年实施,就算这样中国足球还是需要至少十几年甚至二十年时间才能有好转。
讲道理,足协想扩军,问题是那么多中甲球队愿意踢吗?扩招是要扩大亏损吗?还是队伍多,俱乐部就能盈利?限薪的力度再大也是亏本生意,一年几亿就几张球票能赚回来吗?还要求投资方做无名英雄,估计有人接盘,一大半俱乐部都想打包出去。
当甲A改成中超,很多有甲A情怀的球迷没感觉自家的联赛真正高大上了。同样,中甲那么多球队不想升超,不就是没钱玩不起嘛。硬扩军还是一样玩不起,只是多了几只一年游的球队。年年都瞎折腾,解散的解散,想赖在中甲的自然就演,还能凑够18个队吗?球场上球员消极,俱乐部投资受限,没有好的外援,更加没有精彩刺激的比赛。
又闻国足喊争一流,可每每以失败告终。再回首看看豪掷重金的中超球队,亚冠平平无奇。国足世界杯预选赛年年算分,就是离出线还远着呢。为什么到国际赛场,为国争光时却又屡遭挫折呢?就算有100个中超球队都没有用!
现阶段整个足球生态体系还没有搭建好,正处于一个不稳定的时期,再多的球队只会鱼龙混杂没有质量。球队的水平不够质量不够职业只会让更多人看笑话,现在最大问题在于如何搭建良好的足球青训环境、中超球队的正常盈利和对中甲中乙的扶持。
好了,中乙梯队什么水平最好和的内容到此结束,感谢您的支持!